在宁波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垃圾分类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这个市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仅是城市管理的一部分,更是市民参与度极高的志愿服务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愿者的参与越发显得不可或缺。无论是在桶边督导,还是在入户宣传中,志愿者们的身影无处不在,为宁波的垃圾分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宁波市积极致力于完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体系,已注册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者人数超过28万。这个庞大的志愿者群体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志愿服务团队,他们不仅推动了垃圾分类的实际工作,还借助自己的努力将志愿服务项目化,朝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今天,我们将通过“阿拉分类”这一志愿服务品牌,聚焦海曙新芝社区的小巷卫士志愿服务队,听听他们的志愿服务故事。在新芝社区,由于居住着许多70岁以上的老人及出租户等群体,垃圾分类意识相对薄弱,加之一些居民因身体原因无法分类,或不熟悉分类标准,导致环境卫生面临挑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新芝社区于2021年启动了“小巷卫士”项目。
项目以党建为统领,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特别是退役军人的力量。在走访中,社区招募了30多名退役军人,组成了“老兵先锋志愿服务队”。这些队伍如一道道迷彩力量,汇聚成了积极服务社区的坚强后盾。团队采用“1+7”模式运作:其中“1”代表建立一支老兵突击队,他们在突发环境灾害来临时参与紧急任务,如社区消毒、灾害救援等;而“7”则意味着一周七天,定期开展送安全、送整洁、送文明活动。
在这些志愿者的日常工作中,许多感人故事常常上演。像退役老兵陆佰生,他是这支志愿队的积极分子,总是带领队伍在社区的小巷和楼道忙碌。每到夜晚,他都会无声地进行社区清理行动,消除安全隐患,开展随手捡垃圾、桶边垃圾分类督导和智能垃圾柜操作指导等活动。另一位退役老军医罗亚芳,更是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智慧,她通过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和垃圾分类小游戏,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确保社区整洁度提升。
自“小巷卫士”项目开展三年以来,老兵志愿者共服务居民超过4000人次,总志愿时长达到超过13000小时。在突发环境灾害期间,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消毒活动,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制止居民随意倾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通过老兵的守护与智能垃圾柜的使用,社区的环境日趋干净整洁,垃圾分类意识显著增强。
未来,项目将进一步推动全品类生活垃圾智能回收的普及和志愿服务的深化,致力于实现与居民齐心协力,共同守护美丽家园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退役军人们以“退役不退志”的精神,从不因身份的转变而放弃担当,而是将自己的热血与信仰化为实际行动。
从最初的30多人,志愿队伍如今发展到了178人。参与的居民们逐渐成为守护环保的大使,社区里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知识让更多人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大家不仅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甚至还会主动劝诫他人。通过这种互助意识的增进,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将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在这个角色中,不仅有专业知识的传播,更有社区情感的交融。未来,海曙新芝社区将继续提升项目实施的广度与深度,推动绿色生活理念的推广,实现以党员带动群众的良性互动。用他们的努力,最大限度地让居民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让环保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宁波的小巷卫士志愿服务队,正是此项工作的生动缩影。通过他们无私的奉献与坚持,宁波的垃圾分类工作将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社区环境的整洁与美丽也将成就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让更多人加入这场环保行动中来,一起携手为建设更美好的家园贡献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